衡量鸡蛋是否新鲜,过去有一个“土办法”,就是看蛋壳上有没有沾鸡屎。
如果沾了,就是新鲜的、刚下的。不过,如今这个法子不管用了,因为现在超市里卖的鸡蛋“简直不能再干净”。
说到这,或许有人要问“为什么”了。难道超市里卖的鸡蛋还有人一颗颗清洗过吗?想知道为什么,还得从“鸡下蛋”的过程说起——
其实,鸡蛋最初只是鸡卵巢里的一颗卵母细胞,随着蛋黄物质在周围沉积,9-10天后它就成了成熟的卵黄,被送到输卵管后,它还要边走边长形成蛋白和蛋壳膜。等到达子宫后,因为钙质沉积,它才终于有了蛋壳。
最后,鸡蛋要通过输卵管末端的泄殖腔排出。但因为鸡直肠的末端也是泄殖腔。所以,刚生下来的鸡蛋很难做到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
接下来再说说养鸡场——
尽管动画片里往往比较夸张,但现代养鸡场的规模化、智能化生产,比动画里的内容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。
在养鸡场里,所有的蛋鸡都住在同一个“豪华大宿舍”里,宿舍里设有网格状的蛋槽,鸡蛋滑进蛋槽,而鸡屎则通过格网掉入粪沟。当然,并不是每颗鸡蛋都能够躲过鸡屎,也有可能“屎上加屎”。
这个“军事化管理”的地方,饮食起居鸡都不用操心。饲料会定时定量送到面前;渴了有自动饮水头;拉屎也不用换地方。如果不幸去世,就会被送去再利用,就像动画片里那样……
养鸡场里,每天都会开16-17个小时的日光灯来模仿光照,光照时间越长,鸡的性激素分泌也就越多,产蛋效率也就越高。
鸡蛋被产下后,就会开始它们的传送带漂流。
第一站是“中央传送带”。
在这里,东倒西歪的鸡蛋们会被排队整理,然后送去第二站“清洗间”,
在清洗间里,蛋壳表面的鸡屎会被彻底洗去。要知道,每克鸡屎中带有大约7百万细菌和真菌,包括大肠杆菌,沙门氏菌等在内的有害细菌。沙门氏菌会让人恶心、呕吐,严重感染后患结肠癌的风险也大大增加。
洗过澡的鸡蛋会来到第三站“消毒间”,
这里的高速空气会先将鸡蛋吹干,然后用标准4.7秒的紫外线进行杀菌。这样一来,蛋壳表面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才可能被消灭干净。
接下来,鸡蛋们还要经过第四站“流清蛋监测系统”剔除掉破损鸡蛋;第五站“脏蛋监测系统”,进行再次鉴别,并对脏蛋二次清洗。鸡蛋还要经过隐纹检测,确保没有隐纹裂口后,才能被送去下一程序。
事实上,鸡蛋还会像创造101分等级一样,进行评级。
在我国,现行有两套评级标准。一套是农业部发布的《鲜蛋等级规格》;另外一套是商务部的《鲜鸡蛋、鲜鸭蛋分级》。
以商务部的标准为例,这套标准分为AA级,A级或B级,一个鸡蛋想要被评为AA级,在蛋壳,蛋白,蛋黄,异物,哈夫单位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。
就这样,经过收集、清洗、杀菌、评级这些环节后,鸡蛋还会再穿上一层“胶质膜”,延长它的保质期。最后,鸡蛋就可以印上logo和喷码,成为一颗有身份的蛋,被送到超市售卖了。
据统计,我国每年可以生产约5660亿只鸡蛋,占全世界鸡蛋生产量的39%。其中大部分鸡蛋就来自这样的工业化流程。
看完这段短片,相信无论是小朋友,还是大朋友,都少了一些“问号”,多了一些知识,尽管是一些奇怪的知识。这段短片也告诉我们,超市里卖的鸡蛋不一定比土鸡蛋差,至少它更干净,而且,它更能体现工业化流水线下人类智慧的结晶。